分類
Silicon Valley Startup

Doorstead: 沒租客也能保障房東收到租金的房地產新創

房地產科技過去十年internet時代迎來了巨大的轉變,透過網路的效應可以快速的獲取大量資訊並且縮短的交易的時程,房屋買賣(ibuyer)更是最顯而易見的範例:Zillow, Redfin, Opendoor都已經是美國的上市公司。

well known ibuyers

第二波的革命主要專注在擁有房地產後延伸的服務項目:物件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個熱門的項目。而本文要介紹的Doorstead就是專注在透過科技來協助房東處理和房客之間的大小事。

(題外話:vacation rental也是另外一個房地產科技的重點發展項目,與上述公司的差別主要在於長租與短租。去年底知名的Zeus Living宣布倒閉的新聞無疑讓該產業重重的摔了一跤,導致許多擁有房產的房東更傾向找長租的房客)

許多人可能由於生活型態改變(Ex. 小孩出生)等需要換房,買到新房後就需要將舊房出售或者是出租,將房子出租一般流程是將物件刊在租屋平台(zillowtrulia),與有意願的租客聯繫後看房,得到租客資訊後查驗信用分數(credit score)即可決定是否要出租。出租後,還有每個月的收租以及物件損壞需要報修,甚至偶而會有臨時的社區公設維修公告需要宣導,真正經歷過這些事項的房東就會知道中間有許多繁瑣的事項要處理,房地產管理公司就順應這個需求來解決市場上的問題,並且從中獲取佣金來獲利。

Doorstead最特別的地方在於透過蒐集市面上的數據以及獨有的data model演算法去計算出一個保障(Guarantee)的租金金額給房東,房東簽約託管物件後,即可穩定每個月收到保障的租金,而不需煩惱有沒有租客,後續不管是找租客(screening)、帶看房、收租金系統、維修事項系統都是由Doorstead一手包辦接續處理,如此一來省去了房東許多時間,等於每個月只需要等著收租就好。保障的價格一般會比行情價稍低,但有一點經驗的房東也會知道有時候租客未必好找,一旦房子空窗了一兩個月,那損失可能遠比託管包租的佣金金額還多。

onboarding process

使用Doorstead的方式很簡單,房東只要前往官網輸入物件地址後,系統就會將offer直接寄到提供的email信箱,後續簽約也都可以線上完成,最後會由當地的local realtor agent與房東聯繫索取進入方式來看看物件目前狀態是已經整理好準備出租(rent-ready)或者是還需要簡單的維修到可以出租的狀態,房東也可以在線上(owner portal)了解目前物件的出租狀態。

Doorstead Guarantee Offer

Doorstead成立於2019年,並且在去年(2023)初募集了21.5m美金的B round,目前團隊仍處於積極拓展服務的階段,服務範圍目前有加州(CA)、華盛頓州(WA)以及麻州波士頓(Boston);競爭對手包含了 belonghome 以及 MYND,不過目前後兩者都尚未提供保證租金的服務,房東要有租客入住後才能獲取對應的租金收益。但其實實質上的競爭對手卻並非也是透過網路來拓展的房產管理公司,而是傳統的realtor agent也就是房仲,因為根據統計目前多數持有房產的民眾要找租客時半數以上會透過當時協助買房賣房的房仲來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Doorstead矽谷以外的海外工程團隊是設立在台灣(筆者也是其中一員) ,對比於其他競爭對手的工程師薪資支出花費會少非常多,無疑提供募資來的資金更多的操作空間可以來嘗試行銷並且拓展業務,進而創造更多的獲利空間。

台灣也有類似的服務,比較接近的應該是 JGB (不提供保障租金)、租寓,或是單純軟體Saas的服務,像是Bananas租屋工具平台(可收租金,沒有代管的服務)。

分類
Silicon Valley Startup

Deel: 20個月ARR成長100倍的獨角獸

2023新年快樂! 過去的2022對許多科技公司來說彷彿就是一場災難,不管是股價下跌影響公司估值,甚至是裁員影響員工生計,身在科技業的我們想必是難受的一年。然而有間新創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公司卻在逆境中營收成長了一百倍,也就是本文要介紹的獨角獸: Deel

Deel是一間協助企業招募全球人才的公司,專注在合規(Compliance)以及薪資(Payroll)發放上。

舉例來說:若有一間美國公司想在台灣招募人才,它可以在台灣設立分公司,該分公司的相關營運以及人才招募就需符合台灣當地的法規,像是要為員工投保勞健保等等與美國不同的規範;薪資的發放該如何結算?若使用臺幣來發放薪酬那匯率該怎麼計算?這些事項都需要人力資源的專業人員(HR)來處理,然而並非每間公司都有資源投入並且聘請HR去設立分公司來招募台灣的員工,Deel提供的服務就滿足了這些想在全球招募人才的企業需求。

透過Deel,企業現在可以在超過150個國家徵才,同時Deel提供了120種貨幣做為員工的薪資支付選擇。

Deel為SaaS公司,所以收費方式有以下幾種:

  • 招募合約工(contractor),依據不同的服務內容價格為每個月 $49 or $99不等
  • 招募正職員工,則為每個月 $599
  • 大量需求則可客製化與Deel商談方案。
Deel’s Pricing

簽約後,Deel會提供網站的管理後台,讓企業來管理每一位員工、合約工的薪酬以及合約內容。

Deel’s Dashboard

2019年爆發的COVID病毒肆虐全球下,改變了許多公司的招募方式,大大的加速了Deel的營收成長,Deel的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從2020年8月的100萬美金($1m),來了到2022 四月的一億美金($100m),短短的20個月內成長了一百倍。

急速擴張下,Deel也募得了相對應的資金,2021年四月完成了C round 美金1.56億的募資,2021年十月又完成了4.25億美金的D round募資,讓自己成為了獨角獸。

快速成長的Deel並沒有停下腳步,在2021年Deel發行了Deel Card,讓受僱於企業的員工或是合約工可以透過這張卡片領到薪資並且做日常生活的消費以及免手續費提款機ATM提款,正式將營運範疇擴張到Fintech,成為一間SaaS + Fintech的公司。

Deel Card

有人說是COVID病毒才使得Deel的模式成功,但事實上Deel創立於2018年,當年全世界的人們應該沒想到2019會有這樣的病毒爆發,兩位創辦人皆畢業於MIT,當年創立公司時即有未來人力資源全球化的遠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創辦人當年的 YC 2019 pitch deck影片

當然不是只有Deel一間新創公司在解決人才全球化的問題,Slasify 也提供了類似的服務,在這些新創公司出現之前,傳統的獵人頭行業也有協助外商在當地招募人才的服務項目,至於未來Deel會不會有併購相關的計畫來整併並且加速擴張值得我們關注。

分類
Silicon Valley Startup

即將上市的P2P租車公司: TURO

近來各國旅遊逐漸開放,也在矽谷陸陸續續見到許多從台灣來出差或是旅遊的朋友,剛好很適合來介紹這間有別於傳統租車管道的公司: TURO

TURO的前身是RelayRides,於2009年即成立,當年共享經濟並不像近年成熟,一直到Uber, Airbnb打響各式共享經濟名號後,RelayRides 於2015才做品牌重整並且募資成為TURO。

TURO是一間P2P的租車公司,你也可以說它是Airbnb for租車,因為本質上就是讓所有人的閒置車輛都可以放上平台供有需要租車的用戶挑選,車主可以自訂想收取的每小時價格以及方便的取還車地點,TURO從中收取20%的服務費作為主要的營收來源。

Turo Web UI

和傳統租車公司需要廣布實體租車點不同,TURO主要就是靠數位通路(網站與APP)來打天下,省去了許多費用;TURO上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車種可供選擇,即便是租車公司不常見的車輛消費者也能租得到,像是Tesla, BMW, Jeep的車子傳統租車公司並不會輕易地做大量採購,畢竟成本相對來說比較高;同時TURO取車的方式甚至提供讓消費者在自己指定的地方取車,省去了消費者需前往指定地點的時間與車資,提供了許多的便利性,大大的顛覆了消費者對租車這件事的想像。多數消費者最關心的價格,TURO租車若以一般常見車款(Ex. Toyota Corolla)來計算的話,價格大概在傳統租車業者的六成至七成左右,想當然而,很快地吸引了許多的消費者使用。

Turo App UI

美國多數州皆有規範租賃車需投保最低的保險額度,在保險這塊TURO也不例外,TURO與TRAVELERS保險公司合作為租車的消費者提供基本保險,消費者也可以加價購買進階的保險方案;反之,TURO也向出租車子的出租人銷售相關的保險,以減少雙方因為事故發生造成的財務損失,這也是公司其中一項營收來源。

TURO於今年2022年初提交紐約證交所(NYSE)上市申請計畫書,其中也揭露了不少財務面與未來面的訊息:

  • 截至2021/9/30,市集上一共有85,000出租人以及160,000有效出租車輛(超過1300個不同車種)遍佈7,500個全球城市
  • 主要市場為:美國、英國、加拿大
  • 目前Active Users (六個月內租過車的用戶) 為1.3 millions
  • 受惠於疫情以及通膨,2021 九個月的營收已達331m,有別於2020年的150m
  • Net Loss由於持續全球擴張的結果下也持續增加

你看好這樣的新型態租車方式嗎?目前台灣尚未有這類型的服務出現,筆者猜測主要還是因為法規的關係,同時保險業者能否提供這樣的服務也需要再深入研究台灣當地的法規才能下結論,下次若到有TURO服務的地區,讀者不仿可以試試看不同的租車服務。

分類
Startup

Figma: UI設計軟體的新霸主

UI設計領域近年來開始了許許多多的軟體新變革,雖然當前的霸主仍然是眾人熟知的Adobe,不過有個新創公司從2016年開始竄起,強大的功能迅速地擄獲了設計師的心,那就是今天要介紹的 Figma

其實UI設計的軟體在Figma之前就有許多的新創公司挑戰,2010年開始的 sketch 想改變各種Adobe Photoshop, Illustrator等工具上不友善的部份;InVision 讓本來一頁一頁的設計稿mockup組合連結變成了可以點擊的Prototype,讓觀看的人更容易理解UI設計流程;讓工程師可以直接在設計稿上看到CSS的 Zeplin 省去了設計師另外做一份style guide與工程師溝通的時間;其他還包含了Balsamiq, Mockflow, Marvel以及曾經紅極一時的台灣新創團隊開發的POP。

那本文要介紹的Figma是什麼呢?你可以想像是這個軟體可以把上述所有的功能都加起來,它可以直接讓工程師看到css,也可以做成有user flow的prototype,同時它還包含了設計師們可以像編輯Google doc時一樣的即時協作功能。

事實上,Figma的創辦人本身就是非常厲害的人物,Dylan Field不僅創業時非常年輕(只有實習經驗),還曾經拿過矽谷知名Peter Thiel獎學金;另一位共同創辦人 Evan Wallace也是WebGL技術社群裡知名的大大。儘管是兩個高手一起努力打造這個產品,由於技術難度之高(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上不安裝任何app就可以開始設計),他們花了將近三年時間才正式將產品推出,不過產品的強大功能也迅速的讓他們獲取大量的使用者,許多大公司的產品設計部門也紛紛採用此服務,由於Figma有個自動備份目前版本至雲端的功能,疫情期限使用者多到曾一度癱瘓伺服器。

Figma社群本身目前已經相當完善,也開放了相關的API讓第三方開發商可以上去開發插件(plugin),這也更加完善的他們來不及靠自家工程師開發的許許多多功能。

Figma今年2021六月完成了E round 2億美金的募資,瞬間讓公司估值來到了100億美金的驚人估價,投資方都是知名的創投包含了a16z以及紅杉資本 Sequoia Capital,估計離IPO上市的時間應該不遠。

巴菲特說過:專注做好一件事,並把它做到極致。Figma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設計軟體林立的這幾年,他依然可以挑戰這個題目同時把它的功能做到極致;另一個也很有名的例子是已經在納茲達克成功掛牌上市的 SMAR (smartsheet),它本身是一個像Google sheet的表格化線上編輯工具,但它針對各種使用的場景都提供了不同的插件、計算函式以及樣本支援,讓使用者可以更快速的編輯表單內容。這兩年還有另一個例子:共同筆記的軟體notion,notion也是同樣的透過提供各種功能樣板快速的獲取使用者,讓許多使用者跳船Google doc而轉向notion。

你用過Figma了嗎?筆者個人任職的公司已採用Figma協作許久,真的大大省下了許多過往與設計師構通時間,真的是大推使用此軟體來進行 UI 設計。還記得當時台灣團隊推出 POP 帶來APP UI設計上的改變,也期待有新的台灣團隊挑戰這類型的軟體服務創業。

分類
Startup

Sonder: 有別於旅館與民宿的第三選擇

隨著美國各州陸續解禁與疫苗施打率的提升,民眾重新開始重拾踏出家門旅遊的心,不管是飯店或者是Airbnb(民宿)的訂房都有顯著的提升,甚至夏威夷還出現租車費高達過去十倍費用的定價。今天要介紹的 Sonder,是一間提供精緻公寓短租服務的公司,Sonder主打室內設計要能體現當地的風格,相關的傢俱與各類用品也都來自於他們精心挑選過的精緻選品。

Sonder: A better way to stay

Sonder於2012年由三位來自加拿大的創辦人所創立,當時3位都還是McGill University的學生,當時他們在市區的出租公寓打工時有了這樣的想法:為什麼外出旅遊時,不能也住到像這樣有廚房、更衣室、洗衣機的房子呢?Sonder這間公司就這樣成立了,並在2014正式營運,後來也將總部移至加州舊金山。

Sonder的模式是與大型開發商合作簽下整層公寓,並透過自有的設計團隊擺設室內空間與家具,讓整體呈現的美感有別於傳統的飯店;同時,因為承租的公寓空間本來就包含了廚房、洗衣機、烘衣機、餐桌、客廳等旅館沒有的設施,這些設備無形中成了Sonder的標準配備。Sonder的營運完全數位化,除了外包的清潔房務人員外,check in / check out,一切都在手機上操作,減少了設置櫃檯以及聘用櫃檯人員的費用。

Sonder的每晚住宿費用大約介於4星飯店與2星飯店的中間,連續住超過5, 7, 15晚也有額外15%以上的折價,如此價格與服務,很快地就吸引了許多忠實的顧客(我個人也住過Sonder房,也是獲得的非常愉快的住房體驗);剛開始上線時,他們透過各大訂房網的流量來獲取顧客,由於住房的各種資訊(房間門鎖的密碼、停車指引)都在手機App內完成,Sonder App很快就獲取了大量的顧客下載,並且下次回購時就會直接透過App訂房跳過訂房網站的抽成。

Sonder on Expedia

目前Sonder已經拓展到6個國家 28個城市,管理超過上萬的房源,美國外包含加拿大的溫哥華以及多倫多,歐洲的倫敦、巴賽隆納、阿姆斯特丹、愛丁堡甚至是杜拜都有Sonder的房源。

2019年的COVID-19疫情狠狠地重創的旅遊業,即便本來就是無接觸check-in的Sonder房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2020一口氣裁掉了 1/3 的員工以維持營運,今年公司營運才又重新回到了快速成長的行列,加上WFH(work from home)需求日益漸增,換個地方工作變成了許多軟體工程師的新常態,一應俱全的Sonder房型瞬間成了搶手貨,今年許多城市的Sonder已經是幾乎滿房的狀態。

Sonder募資狀況到了E輪總共募集了5億美金,也將在今年2021透過SPAC的方式來進行IPO:https://www.reuters.com/legal/transactional/lodging-startup-sonder-agrees-go-public-via-22-bln-spac-deal-2021-05-28/

Sonder模式的成功也讓其他競爭者跟進搶食這塊市場,像是知名酒店Hyatt(凱悅)集團旗下的Hyatt house就有one bedroom suite來滿足消費者們的需求,Hilton(希爾頓)集團旗下的Home2以及Homewood suites皆有推出one bedroom的房型;另外也有新創公司用不同的方式做類似題目的,像是 The GuildBarsala 也都是Sonder的競爭者。

在台灣本身酒店式公寓就比較少,同時價格也比較高,目前沒有看到類似的商業模式在台灣運作,可能玖樓共生公寓有稍微類似一些但並非為短租,下次出遊,若你去的地點也有Sonder房,不仿可以體驗看看不同於飯店與民宿的Sonder style。

分類
Startup

FACEBOOK也有對手?MeWe社群網站

你是否覺得出現在動態牆(timeline)的不再是朋友的貼文而是滿滿的商業粉專發文,或是開始對FACEBOOK臉書上不停出現的商業廣告感到厭煩呢?MeWe社群也許是你可以考慮跳槽的新型態社群網站。

全球最大的社群網站FACEBOOK近期因為言論審查問題以及美國總統大選議題上禁止多則川普陣營的訊息傳遞,引起許多使用者反感,用戶紛紛找尋臉書之外的替代選項,成立於2012年的MeWe也因此受惠,流量大幅增加,從原先的6, 7百萬的每月活躍用戶數,2020 Nov.直接倍數成長來到1,600萬的月活躍用戶等級。

MeWe的概念就是從使用者體驗出發,臉書上被人詬病的它一概不做,所以在MeWe上是看不到任何廣告的;同時它融入了Twitter的追蹤推薦,動態牆上只推播給你你追蹤的朋友或者是社群粉專。在MeWe上有社團,舉凡音樂、旅遊、食物、寵物等各式各樣的社團都已有相當足夠的人數加入討論。同時MeWe上也內建了聊天對話功能,讓用戶可以更簡單的與用戶連結。

雖然目前MeWe上的用戶人數仍遠不及臉書,但今年這波由許多influencers帶起搬遷潮大大帶動了用戶數以及互動次數,後續MeWe能不能夠持續成長非常值得期待。

既然用戶看不到任何廣告,那麼大家心中第一個問題肯定是那它怎麼賺錢?根據MeWe網站上的使用說明可以知道,免費版的用戶擁有8GB的空間可以上傳影片以及照片,當達到此額度後用戶可以付費升級每個月$4.99美金擁有100GB的空間或者是根據使用量購買雲儲存的方案。MeWe也提供了一些付費插件的產品,像是可以付費購買好閱讀的主題,加值使用語音以及視訊服務。

許多美國知名的媒體都紛紛開設了MeWe帳號:BBC、The New York Times、The Epoch Times等,目前MeWe多語系中有簡體中文尚未有繁體中文版本,上面的台灣粉專數量也相當的少,但反過來想,如果你懷念起當年臉書的觸及率,也許提早開始佈局經營MeWe也是一個選擇。

MeWe目前僅有一輪種子輪募資,不過由於從成立以來就有固定的商業模式產生固定收入,加上公司理念的關係(不做廣告),也就很少在臉書上投放廣告來增加用戶數量,後續要如何持續成長也仍是個考驗,畢竟要使臉書如此龐大的用戶數量全部跳槽是無法在短期內完成的任務,需要好幾次像今年這樣的流量跳躍才有機會。

* P.S. 寫文章測試MeWe功能的狀況下也申請了一個帳號:https://mewe.com/i/mikeko7

分類
Silicon Valley Startup

Kiwico: 給孩子每月一盒的STEM學習包

今天介紹一間有小孩的爸媽才比較有感的新創公司:Kiwico,Kiwico透過訂閱的方式每個月會寄一盒STEM的學習包到家中,讓父母親或者是陪玩的大哥哥大姊姊都可以帶領小朋友透過這裡面的教材透過實作的方法去學習。

STEM分別指的是:

  • Science 科學
  • Technology 科技
  • Engineering 工程
  • Mathematics 數學

STEM主要強調的是讓孩子不僅僅是具有知識,同時也要有透過思考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實驗精神並且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資訊。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先前也特別提出了 “Educate to Innovate” 透過教育教出創新人才的口號,其實主要就是指STEM的教育方法,因為根據統計2010到2020這十年,美國數學領域人才需求成長了16%,電腦工程師需求成長了32%,對於這些職業人才的需求希望向下扎根從基礎的教育做起,讓小朋友從小具備STEM的思考邏輯。

Kiwico服務的對象從剛出生的寶寶(0-24months)一路到14歲,根據孩子的年紀,每個月會提供不同的實作教材,我自己也是訂戶,我的孩子目前三歲多,教材內容範例會是提供你材料以及教學說明讓你可以自己做出有顏色的小火山(如下影片)、親手實作絨毛娃娃等,讓孩子透過親手操作啟發好奇心達到學習的目的,在現在防疫期間一起動手做一起學習剛好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親子時光。

自己做種植的植物的盆栽搭配遊戲
自己做噴泉

Kiwico的商業模式主要為每月$19.95一盒的學習包,隨時可以取消訂閱,甚至如果你覺得這個月的Project很有趣的話,也可以加訂該專案的盒子轉送給親朋好友的小孩體驗。從similar web的數據可以看出,Kiwico網站流量從美國疫情爆發三月初的百萬流量到2020 6月的1.85m的流量成長幾乎快翻了一倍不難想像訂單的成長也相當可觀。

2015年後Kiwico就沒有再募資,早期的投資人包含了知名的500 Startups、BBG vertures,目前公司目標是會持續向海外市場擴張,首波仍為英語系國家為主。

Kiwico目前服務的國家

個人認為台灣做兒童教育的創業者都可以考慮與Kiwico聯繫洽談可能的合作模式,不管是做官方代理抑或是協助做中文翻譯進而開設實體課程讓兒童體驗學習,也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分類
Startup

flyhomes: 用現金幫你買房

在美國,買房通常有以下流程:在redfin, zillow等網站上找物件以及實體(虛擬)看房,找到一個房地產經紀人(agent)、拿到貸款機構的pre-approval letter、出價(offer)、若賣家同意出售則進入一對一交涉、簽約並做房屋檢查、最後確認貸款公司房屋保險並且完成交屋,當然中間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項(contingency等)就不在這邊多敘述。

在房地產交易熱門地區來說,一個熱門的物件出現多個出價(multiple offers)是稀鬆平常的事,此時賣家可以自由地選擇他想要跟哪一個買家進行交易進入一對一的交涉過程,做選擇的標準未必單單是以出價高者為主,有時候根據賣家本身需求會做出不同選擇,這篇文章要介紹的新創公司flyhomes就是協助你出現金價格(cash offer)來增加你買到此物件的機率

對於賣家來說,錢如果能直接收到而不用等銀行30-60天的貸款手續等事項確認後才進銀行帳戶,畢竟等待貸款的過程中也是有可能中間出什麼意外差錯,一切又要從頭來過,所以賣方時常會選擇現金出價(cash offer)而非價格最高者。

不過flyhomes提供的服務不只這個,通常買家若是剛好在人生轉換階段(結婚、生小孩需要換大一點的房子)時,手頭上還會有一個房子要出售,此時flyhomes也會跟顧客談妥一個價格,並且承諾如果在90天內未出售,則由flyhomes直接將物件買下,甚至若90天內出售的金額高於原先談妥的金額,他們也會將利潤返還。

flyhomes的商業模式偏向單純的仲介服務,一般來說,仲介費會由賣方支出大概6%成交價左右的金額,然後由買賣雙方的仲介平分;所以身為仲介的角色來說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對公司都能夠獲得收益,特別是在房市熱門的城市,一個房產都是在一百萬美金以上的等級,2%, 3%也都是相當可觀的數字。

相較於已經上市的房產公司zillow, redfin開始透過數據分析進而買房並且轉銷售賺取價差,flyhomes目前的業務較為單純,但成長仍然非常可觀,目前已經成功的拓展到幾個房產熱門城市:西雅圖、舊金山矽谷、波特蘭、波士頓。

房地產行業需要的資金當然也不容小覷,目前flyhomes募到series B,總計160millions(一億六千萬美金)的資金,公司總部設立在西雅圖,投資人包含了知名的a16z(Andreessen Horowitz)創投。

分類
Startup

賣到缺貨的華人線上超市:Weee!

隨著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全球持續延燒,除了做視訊會議的Zoom以及其他協助遠端工作的產品使用量不停攀升之外,各類型的線上生鮮電商也已經是訂單數量遠超過現有司機能負荷的範圍;此類型比較有名的有:instacart(代購超市產品,類似先前honestbee在台灣的模式)、Amazon Fresh生鮮直送、先前被Amazon併購的Whole Food same day delivery更是直接被訂到打開app幾乎看不到可以寄送的商品。

今天要介紹是在2015年成立的Weee!,Weee是一間針對華人提供服務的生鮮雜貨電商,甫成立時是比較偏團購的服務,並且只服務於沙加緬度以及矽谷灣區,舉凡一般華人超市買不到的商品,各類型華人才會使用的醬料、台灣才買得到的餅乾,只要開團並且成團,Weee就可以幫你集單整團配送到家。

如同過去提供團購的新創一樣,一開始Weee!嚐到了許多網路紅利帶來的訂單,成長也很快速,但低谷比想像中來到更快,2017年中商業模式被另一間華人新創抄襲並且許多員工被挖角,業績也開始下滑,創辦人果斷將Weee!轉型成直營的線上電商,自建網站系統、APP、ERP、以及司機配送系統,再透過數據來優化司機配送的路線減低運送成本,建立推薦系統增加庫存流轉率,終於跨過了18個月的創業低谷期,2018年12月獲得新一輪資金的挹注,並且在2019年將業務拓展到西雅圖、洛杉磯,目前Weee!每個月營業額已經超過$15million,從2018年開始每年成長5倍,用戶平均一個月下單4次。

最近由於疫情的關係,Weee!的生鮮產品幾乎是一上架就被掃光的狀況,甚至也不停的聘僱新司機來幫忙消化訂單。同時Weee也在3/30宣布完成B round 50m美金的募資,未來將繼續將此服務拓展到華人分佈較密集的地區如紐約、芝加哥等城市。

台灣的生鮮電商除了有代買式的honestbee(已退出台灣市場)外,還有許多的業者提供服務:安永鮮物、天和鮮物、熊媽媽買菜網等電商(清單可參考:此TESA連結),我沒有去研究它們的業績以及成長曲線,不過一旦台灣疫情失控需要建議民眾都待在家(shelter-in-place)的狀況時,這些電商肯定會訂單接到手軟,但希望不要阿! 台灣加油!

分類
Startup

買保險不用找agent: Hippo, Lemonade, Ladder

由於COVID-19肆虐,整個加州進入了shelter in place(就地避難)的模式,意即若非生活上所需(essential needs)請大家不要出門,人與人之間也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今天介紹在美國生活幾乎是一定要購買到的商品:保險,美國保險環境和台灣比較不同的是,多數的保險都是法定的必須,舉例來說你開車就一定要有汽車保險(Liability, Comprehensive, Collision)、承租房子多數公寓也要求要購買租屋保險才能入住,所以相信在這邊生活的人多數都有購買保險的經驗。

過去大型金融保險公司(State Farm, Allstate, Farmers等)銷售模式其實和台灣非常類似,在各地廣泛開設據點,讓民眾可以方便前往尋找專員(agent)來購買適合的保險,隨著手機網路普及,新創公司創始人們當然也看到了這中間的不便利性,紛紛將購買保險的過程簡化成線上按幾個按鈕後即可刷卡購買。

Hippo insurance是讓你可以線上購買住宅保險的一間新創公司,成立於2015年,成長速度十分驚人,短短5年多的時間募資狀況已經來到了round D,幾間矽谷有名的創投(Plug and Play, GGV, Comcast)也都是其投資人。Hippo特別之處在於若顧客在線上完成住家保險後,顧客隨後會收到一個免費的smart home智慧居家的IOT裝置,這個裝置裡有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煙霧偵測器(smoke detector),其實煙霧偵測器並不是什麼新奇的產品,但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發現多數的home insurance claims仍以火災居多,所以一個連網的煙霧偵測器可以做到即時的通知屋主,若屋主不在住家內,可以即時收到通知並快速趕回住家減少災害的嚴重程度,同時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聯繫當地的消防局。

減少了災害的損失對保險公司來說也就是提升了收益,同時2分鐘內就可以在線上完成住宅保險的購買更是非常友善消費者的體驗,需要看合約(Policy)也僅需要登入網站即可立即查詢,而不需像舊式的保險銷售方式找出當時印好的紙本合約書審閱。

兩分鐘內即可完成保險購買

Lemonade insurance則是做的更廣泛,不只住宅保險同時也提供了租房保險(renter insurance),Lemonade強調透過數據運算讓消費者可以得到當地即時最優惠的價格,租房保險在治安相對安全的區域最便宜甚至可以買到每個月只要$5的方案。

用價格快速擄獲消費者後,Lemonade也開發了API與各大保險公司合作,舉例來說,你可以在買Geico汽車保險的同時購買Lemonade租屋保險,甚至你也可以在Geico的網站或是app裡查看你一起購買的Lemonade租房保險而不需要再下載一個app來查看policy。

Ladder則是讓消費者可以線上購買生命保險(life insurance),一般來說生命保險是福利較好的公司會提供給員工的一個保險選項,所以並非一般的民眾都會購買生命保險,Ladder透過線上簡化購買的流程同時也讓價格透明,隨時想要增加保險的範疇(coverage)時也可以直接在線上做調整多退少補,Ladder的目標是讓美國多數民眾都能夠擁有生命保險,提供給家人眷屬多一份的保護。

Ladder也是在2015成立,募資來到了round C,投資人中包含了Allianz(安聯人壽)。

相較之下台灣因為法規問題,很少看到有保險類的新創公司,甚至先前南山人壽委託SAP執行的新系統轉移出現許多問題導致消費者可能對新科技應用於保險業上有所顧慮。